小西瓜“種”出甜蜜新生活
——來自河北省尚義縣南壕塹鎮西平山村的報道
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南壕塹鎮西平山村金津西瓜種植基地首批西瓜成熟,工人們忙碌著把一箱箱西瓜搬上運輸車,遠銷至香港、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據了解,再過幾天,第二批、第三批西瓜也陸續開棚上市。
尚義縣祖輩以種植土豆、莜麥、胡麻等傳統農作物為生的,如今緣何破天荒的種植起了小小西瓜?筆者決定一探究竟。
思路一變天地寬
尚義縣位于北緯41度,平均海拔1400米,具有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物多樣性好等得天獨厚優勢,是發展高品質農作物的理想生產地。近年來該縣以大力發展錯季蔬菜種植業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生力軍”,但由于蔬菜產業種植粗放、價格波動大、風險不可控特點,經常會出現“喜憂參半”的狀況,如何沖破粗放式種植藩籬向集約式發展是擺在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利用自身地理氣候優勢,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擦亮企業品牌,走特色產業化路子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尚義縣縣委書記王占理滿含期待。
思路決定出路。該縣放長放遠眼光,瞄準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高端消費人群,鎖定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著力打造壩上規模化、品牌化生產基地,為其“量體裁衣”生產適合“冷涼生態環境”生長的高端西瓜。
引入龍頭建基地
深圳金津果業是一家集國外高端西瓜種子引進、基地生產、線上線下配送為一體化的集團公司。西瓜年銷售額14億元,除自有的銷售渠道外,同時還是沃爾瑪、阿里、家樂福等多家超市的西瓜供應商。
小西瓜大產業,承載著一方百姓的脫貧致富的美好愿景,尚義聚焦聚力,為“小西瓜”產業撐起了“保護傘”。
——召開會議、出臺政策、主動對接、規劃基地、引入技術,一項項工作緊鑼密鼓展開。
西平山村西瓜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剛談到自己曾經5下深圳“求取真經”時仍不無感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018年,南壕塹鎮十三號村試種50畝西瓜獲得成功!個頭均勻、口感沙甜,全國各大超市“求瓜若渴”,當年實現收入30萬元,為深圳金津果園有限公司吃下了“定心丸”—注冊成立張家口金津果業有限公司,也為尚義規模化種植注入了“強心劑”。
2019年“乘勢而上”,南壕塹鎮扶農公司整合扶農資金700萬元,重新選址在西平山村構建西瓜種植基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集中流轉該村500畝土地,一期工程建設300個大棚,張家口金津果業有限公司則以每棚2000元的價格租賃入駐,雙方初步簽訂捆綁合作期為10年,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助力一方百姓脫貧增收。按照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發展規劃,在未來3年內要在尚義及周邊地區發展一萬畝種植規模,屆時西瓜年銷售額可達1.8億元。
利益聯結助脫貧
漫步在西瓜種植基地,猶如徜徉在綠色海洋,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
“今年西瓜畝產達到6000斤,每斤收購價5元錢,訂單式收購加上完善的物流體系,全國一線城市基本都有銷售。”負責人李剛信心十足。
西平山西瓜種植基地是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國的八大基地之一,打的是“錯季牌”,自公司成立以來,就與貧困戶結成了穩固的利益聯接機制,趟出了一條以種植西瓜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68歲的貧困戶常花從5月份西瓜基地開始育苗就來打工了,到現在足足干了4個月,收入將近1.5萬元。“在這里打工活不累,掙錢還多,每天工錢就160塊,還學了一手種西瓜的技術,打算明年家里也種幾畝西瓜。”昔日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基地技術工人,說話神采飛揚,連腰桿也挺直了。
“到目前為止,像常花這樣實現就近務工的貧困戶,今年基地共吸納70個。打工收入只是其中一項,60萬元大棚租賃費75%用于覆蓋全鎮659戶貧困戶,年底戶均又可增收910元”南壕塹鎮宣傳委員周翔宇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僅靠入園打工和分紅解決不了可持續發展業態,對脫貧攻堅的推動也后繼乏力,只有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難問題。”縣委書記王占理看到了問題,也在筆記本上列下了下一步工作規劃:利用冬季農閑時節,組織500-100名有意愿種植西瓜的貧困戶,前往廣東省海豐縣3個月學習育苗、移栽、打枝、對花等種植流程,學習期間不僅要有工資保障,還要報銷吃住、來回的路費……
小西瓜“種”出甜蜜新生活
時間:2019-09-18 17:18:33
來源:中國扶貧網
作者:蘇焱 張鳳天
——來自河北省尚義縣南壕塹鎮西平山村的報道
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南壕塹鎮西平山村金津西瓜種植基地首批西瓜成熟,工人們忙碌著把一箱箱西瓜搬上運輸車,遠銷至香港、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據了解,再過幾天,第二批、第三批西瓜也陸續開棚上市。
尚義縣祖輩以種植土豆、莜麥、胡麻等傳統農作物為生的,如今緣何破天荒的種植起了小小西瓜?筆者決定一探究竟。
思路一變天地寬
尚義縣位于北緯41度,平均海拔1400米,具有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物多樣性好等得天獨厚優勢,是發展高品質農作物的理想生產地。近年來該縣以大力發展錯季蔬菜種植業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生力軍”,但由于蔬菜產業種植粗放、價格波動大、風險不可控特點,經常會出現“喜憂參半”的狀況,如何沖破粗放式種植藩籬向集約式發展是擺在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利用自身地理氣候優勢,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擦亮企業品牌,走特色產業化路子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尚義縣縣委書記王占理滿含期待。
思路決定出路。該縣放長放遠眼光,瞄準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高端消費人群,鎖定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著力打造壩上規模化、品牌化生產基地,為其“量體裁衣”生產適合“冷涼生態環境”生長的高端西瓜。
引入龍頭建基地
深圳金津果業是一家集國外高端西瓜種子引進、基地生產、線上線下配送為一體化的集團公司。西瓜年銷售額14億元,除自有的銷售渠道外,同時還是沃爾瑪、阿里、家樂福等多家超市的西瓜供應商。
小西瓜大產業,承載著一方百姓的脫貧致富的美好愿景,尚義聚焦聚力,為“小西瓜”產業撐起了“保護傘”。
——召開會議、出臺政策、主動對接、規劃基地、引入技術,一項項工作緊鑼密鼓展開。
西平山村西瓜種植基地負責人李剛談到自己曾經5下深圳“求取真經”時仍不無感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018年,南壕塹鎮十三號村試種50畝西瓜獲得成功!個頭均勻、口感沙甜,全國各大超市“求瓜若渴”,當年實現收入30萬元,為深圳金津果園有限公司吃下了“定心丸”—注冊成立張家口金津果業有限公司,也為尚義規模化種植注入了“強心劑”。
2019年“乘勢而上”,南壕塹鎮扶農公司整合扶農資金700萬元,重新選址在西平山村構建西瓜種植基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集中流轉該村500畝土地,一期工程建設300個大棚,張家口金津果業有限公司則以每棚2000元的價格租賃入駐,雙方初步簽訂捆綁合作期為10年,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助力一方百姓脫貧增收。按照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發展規劃,在未來3年內要在尚義及周邊地區發展一萬畝種植規模,屆時西瓜年銷售額可達1.8億元。
利益聯結助脫貧
漫步在西瓜種植基地,猶如徜徉在綠色海洋,心情也隨之豁然開朗。
“今年西瓜畝產達到6000斤,每斤收購價5元錢,訂單式收購加上完善的物流體系,全國一線城市基本都有銷售。”負責人李剛信心十足。
西平山西瓜種植基地是深圳金津果業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國的八大基地之一,打的是“錯季牌”,自公司成立以來,就與貧困戶結成了穩固的利益聯接機制,趟出了一條以種植西瓜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68歲的貧困戶常花從5月份西瓜基地開始育苗就來打工了,到現在足足干了4個月,收入將近1.5萬元。“在這里打工活不累,掙錢還多,每天工錢就160塊,還學了一手種西瓜的技術,打算明年家里也種幾畝西瓜。”昔日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基地技術工人,說話神采飛揚,連腰桿也挺直了。
“到目前為止,像常花這樣實現就近務工的貧困戶,今年基地共吸納70個。打工收入只是其中一項,60萬元大棚租賃費75%用于覆蓋全鎮659戶貧困戶,年底戶均又可增收910元”南壕塹鎮宣傳委員周翔宇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僅靠入園打工和分紅解決不了可持續發展業態,對脫貧攻堅的推動也后繼乏力,只有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難問題。”縣委書記王占理看到了問題,也在筆記本上列下了下一步工作規劃:利用冬季農閑時節,組織500-100名有意愿種植西瓜的貧困戶,前往廣東省海豐縣3個月學習育苗、移栽、打枝、對花等種植流程,學習期間不僅要有工資保障,還要報銷吃住、來回的路費……
責任編輯: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