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決不把窮帽子戴下去
8月3日一大早,迎著第一縷陽光,通城縣關刀鎮八仙村7組村民鄭海燕就忙著給40多頭肥豬喂食。
“做夢都沒敢想過,縣殘聯會認了我這個‘窮親戚’,還幫我家擺脫了貧困,。”一邊喂食,鄭海燕一邊講述。
今年43歲的鄭海燕,3級肢體殘疾人。1999年還在娘家做閨女時,幫忙做飯,液化氣不打火,她用火機點火,液化氣突然起火,造成她身上90%面積燒傷,醫療費用去了9萬多。
2001年,她嫁到八仙村王正福家,3個女兒相繼出生。
八仙村人多地少,王家本來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張嘴,種的糧食剛夠糊口。外出打工吧,丈夫總說人生地不熟,怕人騙。做點生意吧,又沒本錢。
其實,丈夫王正福有自己的小算盤:我是貧困戶,兜底有政府。
作為幕阜山片區插花貧困縣——通城,2019年是脫貧摘帽年,也是湖北省咸寧市唯一沒有脫貧的縣市,全縣庫存貧困人口4062戶2000人。其中貧困殘疾人2596人。
如何讓殘疾人走出貧困,關鍵是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培養殘疾人的就業技能,增強自我造血能力。該縣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先后舉辦殘疾人職業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1期,幫助2569名殘疾人掌握一至兩門就業創業技能。
2018年6月,縣殘聯理事長黃國富在培訓班上了解到鄭海燕有搞養殖的想法,幾次入戶,鄭海燕的丈夫王正福卻雷打不動這次,黃國富和駐村扶貧干部又來了。沒等丈夫開口,鄭海燕卻說話了:“孩子快要長大了,難道你要把貧困戶這頂窮帽子當傳家寶?”
鄭海燕的話讓王正福下不了臺,他自找臺階:“不是不想致富,只是沒本錢沒門路”!
“眼下就有一條致富路,搞養殖,沒本錢,這3000元產業獎補資金先請人擴建豬圈”。駐村扶貧干部接過了話題。
王正福猶豫不決,鄭海燕斬釘截鐵:“就這樣定了,大不了我一個人干”。
接下來,鄭海燕用兩頭能繁母豬起本,生下來的乳豬一頭也不賣,發展到了50多頭。
“上個月,豬肉價錢好,宰殺了10頭大肥豬,賣了近2萬元”。嘗到了甜頭的夫妻倆又準備新建圈舍養豬,還打算建一個10畝的蔬菜大棚,利用有機肥立體種植。(作者單位湖北省通城縣脫貧攻堅宣傳組)
鄭海燕:決不把窮帽子戴下去
時間:2019-08-06 01:09:01
來源:中國扶貧網
作者:劉建平 葛七甫
8月3日一大早,迎著第一縷陽光,通城縣關刀鎮八仙村7組村民鄭海燕就忙著給40多頭肥豬喂食。
“做夢都沒敢想過,縣殘聯會認了我這個‘窮親戚’,還幫我家擺脫了貧困,。”一邊喂食,鄭海燕一邊講述。
今年43歲的鄭海燕,3級肢體殘疾人。1999年還在娘家做閨女時,幫忙做飯,液化氣不打火,她用火機點火,液化氣突然起火,造成她身上90%面積燒傷,醫療費用去了9萬多。
2001年,她嫁到八仙村王正福家,3個女兒相繼出生。
八仙村人多地少,王家本來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張嘴,種的糧食剛夠糊口。外出打工吧,丈夫總說人生地不熟,怕人騙。做點生意吧,又沒本錢。
其實,丈夫王正福有自己的小算盤:我是貧困戶,兜底有政府。
作為幕阜山片區插花貧困縣——通城,2019年是脫貧摘帽年,也是湖北省咸寧市唯一沒有脫貧的縣市,全縣庫存貧困人口4062戶2000人。其中貧困殘疾人2596人。
如何讓殘疾人走出貧困,關鍵是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培養殘疾人的就業技能,增強自我造血能力。該縣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的原則,先后舉辦殘疾人職業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21期,幫助2569名殘疾人掌握一至兩門就業創業技能。
2018年6月,縣殘聯理事長黃國富在培訓班上了解到鄭海燕有搞養殖的想法,幾次入戶,鄭海燕的丈夫王正福卻雷打不動這次,黃國富和駐村扶貧干部又來了。沒等丈夫開口,鄭海燕卻說話了:“孩子快要長大了,難道你要把貧困戶這頂窮帽子當傳家寶?”
鄭海燕的話讓王正福下不了臺,他自找臺階:“不是不想致富,只是沒本錢沒門路”!
“眼下就有一條致富路,搞養殖,沒本錢,這3000元產業獎補資金先請人擴建豬圈”。駐村扶貧干部接過了話題。
王正福猶豫不決,鄭海燕斬釘截鐵:“就這樣定了,大不了我一個人干”。
接下來,鄭海燕用兩頭能繁母豬起本,生下來的乳豬一頭也不賣,發展到了50多頭。
“上個月,豬肉價錢好,宰殺了10頭大肥豬,賣了近2萬元”。嘗到了甜頭的夫妻倆又準備新建圈舍養豬,還打算建一個10畝的蔬菜大棚,利用有機肥立體種植。(作者單位湖北省通城縣脫貧攻堅宣傳組)
責任編輯:朱峰